第(1/3)页 “也就是说,现在我们提升机器的性能,只能靠着双核、四核、六核、八核这种方式来实现?” 禹有澄笑着说道: “没错!这一点,我倒是很佩服你。居然想到这种实用的办法,单核性能短期内搞不上去,堆硬件保证性能的提升。” 这也不是刘伟正想出来的,而是后来进入21世纪之后,y特尔和amd公司,由于升级工艺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。所以,开始了双核、三核、四核、六核、八核芯片时代。 到了后来,用户对单核心的cpu,连看一眼的想法都没有,只认多核,核心越多越强大,这逐渐成为市场共识。但是,用户基本上不会认真的思考,由于程序优化的问题,大部分的情况下,只会用到一核,其他的核心都在休息,即使多核心一起工作,也不等于是起到双倍、四倍、八倍的性能提升,事实上,性能提升还是比较有限的。 但是,核心越多越强大这种概念,是很有市场的。大部分的消费者,在两款性能差不多的机器勉强,发现一台机器的单核,一台的多核,多半是认为单核要比多核的性能差太多。但实际上,两者性能差距没有消费者想想的那么大。 1985年3月,y特尔公司在努力说服ibm要求他们采用386cpu,而ibm公司却是虚与委蛇,认为32位芯片应该是大型机的专利,作为微型计算机,ibm公司本来就拥有x86的专利使用授权,所以,ibm公司秘密的研究改进版本的286芯片,而对于y特尔推荐的386却不以为然。 这主要是因为pc阵营的技术领导权的争夺战争,一开始,整个阵营绝对不会认为y特尔的影响力会超过ibm。但是,后来ibm执着于改进286,而一部分的兼容机厂商使用了被ibm拒绝的386,从而出现了兼容机的性能超过ibm。 从此之后,ibm就彻底失去了对pc阵营的指手画脚的资格,反而是y特尔逐渐拥有了越来越高的影响力,它可以迫使软件和硬件厂商适应y特尔的新一代芯片技术,而不是y特尔反过来迎合其他的合作伙伴。 实际上,pc真正霸业形成,那是在386时代。在286时代的pc,虽然市场占有率不低,但是,由于ibm公司跟pc兼容机厂商,以及跟y特尔公司之间的勾心斗角,使得其整个阵营存在内耗。 这时候,维创电子公司自然不会加入到底的16位芯片好还是32位芯片更好的争论中。而是抛出了自己的多核心cpu概念! 所以,在85年开始,全世界的科技媒体专栏上,充斥着“个人电脑进入多核时代”的相关软文,文章大面积的吹捧多核心计算机优于单核心。 第(1/3)页